三、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
3.1理性有机的平面布局
采用以医疗街为核心的平面布局形式,通过医疗街串连各医疗功能模块,可识别性强,病人在医疗街上,各科室位置一目了然。
3.2绿色、生态的室内环境
新建医疗综合楼在满足医疗功能的前提下,遵循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,采用半集中式布局,中部设三个绿化内庭院,改善通风,采光,使主要房间均直接对外通风、采光,且多为南北向房间。
3.3各组流线顺畅、高效。
•外来就诊人员通过主入口进入本楼,经医疗街上的垂直交通到达有关科室。
•医院内部病人及医护人员通过连廊地下通道进入本楼。
3.4医患分流
(1)新建综合楼东侧室外设医护人员停车场,东侧设医护人员出入口,医护人员及物流通过裙房、主楼两组医护交通。远至各楼层。
在综合楼裙房每层平面设医护通道及辅助用房,供医护人员、物资供应、病员手术使用,与普通门诊患者分开。
(2)在新楼东侧还设药房出入口,供药房物流使用,避免干扰。
(3)在护理单元设计中,采用以护士站为中心的平面形式。医护人员、病人有各自的活动区和垂直交通,不互相干扰。护干站为两者联系的桥梁。
四、总图规划设计理念及分析
理念一:有机整合强化联系
以绿色医院、生态医院为建设的目标,将绿色建筑、生态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医院的规划和单体设计中,满足病人和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。
理念二:一环一线清晰合理
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,建筑布局适度集中,垂直向上,向下发展,节约土地,降低建筑密度,提高环境质量。
在新建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的设计中,采用以“医疗街”贯穿各医疗模块半集中式布局,在基地西侧留出带状广场,满足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的人流集散。加上远期拆除旧门诊楼后,中部形成的带状绿地和西侧的集中绿地,形成较为开敞的建筑空间环境。院前区停车以地下停车为主,停车场分别位于新建综合楼,旧门诊楼和内科楼的地下。
通过以上措施,在院区用地有限的情况下,较大地改善了院前区的环境质量和交通秩序,为病人创造一个绿色宽松的室外环境。
理念三:有机整合各栋医疗建筑,强化医疗区内部联系,达到缩短流程,方便资源共享的目的。
1、新建综合楼1-6层的裙房部分为门诊医技科室,位于“L”医疗区的中部,距内科楼、外科楼、新建综合楼的病房部分距离适中,方便住院病人进行各种检查。
2、新建综合楼与外科楼通过地下停车场的连接,地上医疗街的连接,东侧医疗通道的连接,形成更紧密的关系。方便住院病人就诊、地下停车、病人手术、医护人员工作、医疗物流传送等多种人流、物流的联系,组成以外科系统为主的医疗综合楼。
理念四:分期建设,循序渐进,逐步完善。
各层功能如下:
地下二层平面:加速器、后装治疗、车库(99辆);
地下一层平面:预留放射机房、药库、设备机房、车库(92辆);
一层平面:门诊大厅、放射科、药房、候药厅、夜诊、出入院手续、PACS中心;
二层平面:肿瘤外科、医保、肿瘤内科、妇科、检验科;
三层平面:病理科、门诊手术、内窥镜、电诊科、只管维护、膀胱灌注室;
四层平面:配置中心、信息科、行政办公、病房;
五层平面:中心实验室、研究所、会议室、VIP病房、VIP手术(两台);
六层十三层平面:标准护理单元(57床)
十四层:楼梯间、机房。
3.1理性有机的平面布局
采用以医疗街为核心的平面布局形式,通过医疗街串连各医疗功能模块,可识别性强,病人在医疗街上,各科室位置一目了然。
3.2绿色、生态的室内环境
新建医疗综合楼在满足医疗功能的前提下,遵循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,采用半集中式布局,中部设三个绿化内庭院,改善通风,采光,使主要房间均直接对外通风、采光,且多为南北向房间。
3.3各组流线顺畅、高效。
•外来就诊人员通过主入口进入本楼,经医疗街上的垂直交通到达有关科室。
•医院内部病人及医护人员通过连廊地下通道进入本楼。
3.4医患分流
(1)新建综合楼东侧室外设医护人员停车场,东侧设医护人员出入口,医护人员及物流通过裙房、主楼两组医护交通。远至各楼层。
在综合楼裙房每层平面设医护通道及辅助用房,供医护人员、物资供应、病员手术使用,与普通门诊患者分开。
(2)在新楼东侧还设药房出入口,供药房物流使用,避免干扰。
(3)在护理单元设计中,采用以护士站为中心的平面形式。医护人员、病人有各自的活动区和垂直交通,不互相干扰。护干站为两者联系的桥梁。
四、总图规划设计理念及分析
理念一:有机整合强化联系
以绿色医院、生态医院为建设的目标,将绿色建筑、生态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医院的规划和单体设计中,满足病人和医护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。
理念二:一环一线清晰合理
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,建筑布局适度集中,垂直向上,向下发展,节约土地,降低建筑密度,提高环境质量。
在新建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的设计中,采用以“医疗街”贯穿各医疗模块半集中式布局,在基地西侧留出带状广场,满足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的人流集散。加上远期拆除旧门诊楼后,中部形成的带状绿地和西侧的集中绿地,形成较为开敞的建筑空间环境。院前区停车以地下停车为主,停车场分别位于新建综合楼,旧门诊楼和内科楼的地下。
通过以上措施,在院区用地有限的情况下,较大地改善了院前区的环境质量和交通秩序,为病人创造一个绿色宽松的室外环境。
理念三:有机整合各栋医疗建筑,强化医疗区内部联系,达到缩短流程,方便资源共享的目的。
1、新建综合楼1-6层的裙房部分为门诊医技科室,位于“L”医疗区的中部,距内科楼、外科楼、新建综合楼的病房部分距离适中,方便住院病人进行各种检查。
2、新建综合楼与外科楼通过地下停车场的连接,地上医疗街的连接,东侧医疗通道的连接,形成更紧密的关系。方便住院病人就诊、地下停车、病人手术、医护人员工作、医疗物流传送等多种人流、物流的联系,组成以外科系统为主的医疗综合楼。
理念四:分期建设,循序渐进,逐步完善。
各层功能如下:
地下二层平面:加速器、后装治疗、车库(99辆);
地下一层平面:预留放射机房、药库、设备机房、车库(92辆);
一层平面:门诊大厅、放射科、药房、候药厅、夜诊、出入院手续、PACS中心;
二层平面:肿瘤外科、医保、肿瘤内科、妇科、检验科;
三层平面:病理科、门诊手术、内窥镜、电诊科、只管维护、膀胱灌注室;
四层平面:配置中心、信息科、行政办公、病房;
五层平面:中心实验室、研究所、会议室、VIP病房、VIP手术(两台);
六层十三层平面:标准护理单元(57床)
十四层:楼梯间、机房。